一文解读《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潘嘉业2022-08-08
#中国#工业#碳达峰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1+N”体系下工业部门的旗舰双碳政策文件,该《方案》的出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方案》明确提出了减碳目标和力度,即确保在2030年前工业部门碳达峰;另一方面,《方案》体系化地呈现了工业部门的脱碳解决方案和重点行业的实施路径。

锚定“双碳”目标愿景

此前传出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表推迟,一度使得市场认为中央政策层面推进碳达峰力度将有所放缓。此次《方案》最大亮点就是明确了我国工业部门2030年碳达峰的刚性要求。2030年作为工业部门整体碳达峰的时间点,与去年我国承诺的全社会碳达峰既定节点保持一致, 锚定了工业部门脱碳转型的确定性。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碳达峰前工业部门减排力度的具体要求——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须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

(注:单位能耗下降13.5%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完全一致)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在过去30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对比全球其他前五大经济体,其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表明工业部门仍然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

图:1990-2019年全球前五大经济体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

来源:IEA,妙盈研究院

工业部门电气化有望加速

随着风电、光伏成本快速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化石能源消费的经济性正在日益提升。同时,《方案》也提出将完善有利于绿电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对于工业部门,这意味着推动电气化改造,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最为经济和有效的降碳手段。

图:2010-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曲线(LCOE)

来源:IRENA, 妙盈研究院

具体到实际举措,《方案》强调重点对工业生产过程 1000℃以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有望在金属铸造业、建材行业中的玻璃陶瓷制造业中得到加速应用,而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通用设备替代方案将进一步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另一方面,《方案》中也鼓励工业企业就近利用清洁能源。分布式光伏、储能、和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是就近利用的关键技术。此外,通过园区模式实现的供暖供能中枢、梯级利用和余热余压利用有望推动工业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的产生。

此外,提升用能设备的能效也是《方案》中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提高核心通用设备的能效,扩大节能电机、变压器、变频器(VFD)的使用是对工业使用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减排的关键。结合去年已经出台的《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我们预计2023年节能电机的市场规模可以超过2100亿元,节能变压器的市场将达到200亿元,以变频器为中枢的工业能源管理服务也将获得广阔的成长空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碳排的协同作用。此次《方案》中着重强调了要推动低碳原料替代,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根据妙盈研究院数据预测,仅通过废钢、废铝、废纸和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就可以在2025年实现约3.85亿吨的碳减排量,相当于2.1亿亩森林吸碳量。该减排量可使单位GDP能耗降幅扩大近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钢铁、铝、纸、塑料的回收利用在2025年合计将达到1.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整体年均增速为5%。铝和塑料的回收利用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9.2%和9.3%,领先于废钢铁(4.2%)和废纸(1.8%)的年均增速。

到2030年,四种物料总计回收利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到2060年,铝和塑料的回收市场规模都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1.3万亿元,而钢铁、铝、纸、塑料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7万亿元。

图:2025年-206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预测(亿元)

来源:妙盈研究院

低碳技术变革引领脱碳转型

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里程碑后,工业部门将面临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碳中和。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下一代低碳技术的研发落地。此次《方案》提出,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若要实现工业部门的净零排放,则需要在重点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包括氢能(尤其是绿氢)的生产、储能和运输技术,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液流电池、钠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涉及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