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戰略邁向「碳中和」,香港地區發佈氣候變化最新綱領

香港地區姍姍來遲的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整體略顯保守,中期目標缺乏亮點。這份計劃認為,生物質能發電和電動汽車領域是香港地區碳中和的兩大“潛力股”。

妙盈研究院2021-11-07
#碳中和#淨零#香港

覆蓋政策: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

發佈日期:2021年10月8日

核心觀點

  • 香港地區姍姍來遲的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整體略顯保守,中期目標缺乏亮點。
  • 這份計畫認為,生物質能發電和電動汽車領域是香港地區碳中和的兩大“潛力股”。
  • 儘管香港在發展風力和光伏發電上有所行動,生物質能發電則被香港更寄予厚望,計畫認為生物質能發電將顯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
  • 從需求側減少碳排放是香港低碳行動的重要組成,計畫提出了2035年減少商業建築用電量和住宅建築用電量分別較2015年水準減少20%和15%的遠大目標。
  • 在這份計畫中,香港提及綠色交通運輸和減少廢棄物對於香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性,但是沒有做出較為具體的承諾。

2021年10月18日,香港地區重磅發佈全新的氣候變化應對政策「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這比起此前政府表示會在2021年年中更新氣候行動計畫有些許延遲。國際能源署資料顯示,2019年香港地區碳排放總量為4,300萬公噸。新的氣候計畫就香港地區三項主要碳排放源頭,發電、建築、廢棄物,針對性提出了四項氣候戰略。

圖:香港地區分行業碳排放變化

來源:國際能源署[1],妙盈科技

新增長期目標

在這份計畫之前,香港在2017年發佈的計畫提出要實現2030年人均碳排放水準較2005年降低65% 至 70%,根據計算,這能夠將香港的碳排放總量減少26% 至 36%,之後在2020年,香港承諾將爭取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

在新計畫中,香港新增了一項中期目標,即2035年碳排放總量將比2005年減少一半,香港的減碳路線圖由此更加清晰。

四大策略

與眾多亞洲經濟體一樣,由化石能源支撐供電的香港地區,發電是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占到碳排放總量的66%,由交通運輸產生的800萬公噸碳排放在總量中占到的18%。此外,有7%的碳排放量來自於以填埋為主的廢棄物處置 。

因此,這份計畫無疑針對這三項排放“對症下藥”,計畫提出四項整體策略「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淨零發電和節能綠建分別從供給側和需求側減少由於發電產生的碳排放,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將幫助減少由交通運輸和廢棄物處置導致的碳排放。在這份計畫中,香港地區政府宣佈將在2040年前陸續投入2,400億港幣支持這些策略的實施。

圖:香港四大減碳策略

來源: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妙盈科技

淨零發電

香港的發電結構較為簡單,超過99%的電力由煤炭和天然氣提供。

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香港總發電量中的占比低於1%,香港的目標是大幅提升這一比例,並認為2035年這一比例有潛力達到10%,其中各有4%是風電和廢棄物發電,其餘2%是太陽能發電,在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將達到15%。

由於可開發用地有限,香港不宜開發風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香港地區對於以廢棄物發電為主的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抱有較高的期望。國際能源署的資料顯示,2015年香港地區生活廢棄物發電量為14GWh。2020年則增長至43GWh,但是這種技術在目前的發電系統中占比仍然較低。廢棄物發電不僅可以促進低碳電力供應,也可以減少由廢棄區填埋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除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用天然氣等低排放化石能源取代煤炭也是香港實現淨零發電的重要措施之一。香港特區兩大電力供應商中華電力和香港電燈均在2020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表示會持續發展天然氣發電。2020年中華電力新增天然氣發電裝機575MW,香港電燈新增天然氣發電裝機380MW。2020年香港地區天然氣發電比重已超煤炭發電。

圖:香港地區煤炭和天然氣發電量

來源:國際能源署[2],妙盈科技

計畫指出,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增加天然氣的使用有望將清潔能源發電在香港發電系統中的比重提升至60% - 70%。

節能綠建

建築物內能源消耗是香港地區90%能源消耗的源頭,香港地區60%的碳排放來自向於建築物供電產生。鑒於香港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條件有限,在需求側減少建築物能源消耗也成為香港實現碳中和計畫的重中之重。

為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香港擬要求把高能效的設施融入發展專案、考慮頻度更高的能源審核,及強制實施業內建議的能源管理措施。為了起到帶頭作用,2016年至2020年,香港政府辦公室成功將用電量減少了7.8%,而在2025年之前,政府還將爭取將自身能效表現提升6%。

綠色運輸

計畫指出,香港致力於在2050年前實現車輛和運輸行業零碳排放,但是沒有提出明確的中期目標,僅稱會確定普及新能源公共交通的具體時間表,部分推測認為,香港可能會在2025年發佈新能源公共交通推廣時間表。

此前發佈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則提出了更詳細的措施,包括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燃油車及混合動力私家車的新車登記工作。在普及充電設施方面,「路線圖」提到截至2021年3月香港共有公共充電樁3,400座,而政府的目標是2025年時這一數字可以達到5,000以上。

全民減廢

香港近7%的碳排放來自於填埋廢棄物的降解過程,香港作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都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置也十分棘手,香港計畫在在未來逐步將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40%至45%,同時將廢棄物回收率提升至55%。

為了實現廢棄物處置零排放和香港地區碳中和目標,香港計畫在2035年之前擺脫通過填埋處置廢棄物的方式。

儘管香港聲稱其減排工作頗有成效,一篇2018年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上的研究顯示,香港是全球碳排放強度最高的城市,人均碳排放量高達34.60噸[3]。

圖:主要城市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

來源:Moran et al. [3]
*圖形大小代表碳排放強度

不同於中國內地以發展風能、太陽能發電、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為主的一系列氣候變化應對政策,香港的氣候行動計畫則結合城市特點,從更普通的生產、消費環節中尋找減排的機會。我們發現,一些相關的措施已經在落實的過程中,2021年8月26日,香港立法會通過「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按照每公升0.11港幣的標準對居民徵收廢棄物棄置費用,將於2023年初生效。這項措施不僅有望較少廢棄物產生量及廢棄物填埋產生的碳排放,並且從中取得的收入也可以用於支援廢棄物發電技術的發展。

儘管香港將注意力放在城市的三大碳排放來源上,進而制定對應的減排策略的思路是合理的,在計畫發佈後有批評的聲音表示香港作為肉製品消費大戶,在新的氣候計畫中卻完全不提如果減少因食品生產導致的碳排放[4]。此外,儘管該計畫將綠色金融認定為香港重要的發展機遇,計畫並未提到任何具體的措施來打造香港成為綠色金融中心。

參考文獻
[1] IEA. CO2 emissions by sector, Hong Kong 1990-2019 [DS]. 2020,
[2] IEA.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source, Hong Kong 1990-2020 [DS]. 2020,
[3] MORAN D, KANEMOTO K, JIBORN M, et al. Carbon footprints of 13 000 cities [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8, 13(6): 064041.
[4] HO S. Hong Kong’s Climate Plan Leaves Out Emissions Caused By Meat and Dairy [J/OL] 2021, https://www.greenqueen.com.hk/hong-kong-climate-plan-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