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迎來設立小高潮,背後是引爆銀行圈的開放銀行與數據共享

開放銀行被視為近期中國金融領域的最新、最熱的發展趨勢之一。國內民營銀行近年來興起,這背後與開放銀行以及數據共享相關。中國的傳統銀行正在加速走向開放。在數字民營銀行的引領下,這一趨勢也有望填補傳統銀行與科技公司之間的鴻溝。

Tracey Xiang2019-09-16

數字支付、線上消費以及中小企業融資等領域經歷了多年的快速發展,傳統銀行以及金融機構面臨了越來越多的「緊迫感」。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在數據驅動、自動化方面的高速運營以及營銷速度讓傳統商業銀行相形見絀。在科技、經濟變化以及政策扶植的多重影響下,傳統商業銀行走上了「開放化」之路。

所謂的開放式銀行就是跨界融合,利用開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或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工具包)等技術,實現銀行與第三方之間的融合。開放銀行意味著一種全新的銀行業態,促使銀行服務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全面回歸以用戶為核心。

2014年,監管機構放松了對民營銀行設立的監管限制,期間新成立的數字民營銀行將一些最新的金融科技的產品、服務、運營流程等創新帶入了銀行業。面對大數據以及網絡技術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一些民營銀行向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了技術能力的輸出。

與傳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新興民營銀行在線運營和營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數據驅動。這不僅具備高度自動化和可擴展性,而且在風險定價、監控和營銷方面也更有效。與傳統銀行相比,缺乏信用信息是民營銀行的短板,但是金融科技企業卻利用線上平台、電信運營商和其他數字渠道(如金融交易和用戶行為數據)產生的消費者和企業的數字足跡,為自動貸款定價和承銷、理財產品銷售、營銷和風險管理提供新的動力,從而大大彌補了數據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些新興的民營銀行,幾乎每一方的背後都有一個中國目前主流科技公司作為股東,它們實現了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無法實現的創新服務和營銷策略。

數字民營銀行代表之一網商銀行,背靠阿裡巴巴的電子商務平台和螞蟻金服的大量數據,向阿裡巴巴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商戶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據網商銀行介紹,申請和批准貸款只需三分鐘,且不需要人為干預。2018年6月,網商銀行宣布將向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開放技術能力。截至2019年6月,約有50家金融機構采用了網商銀行自主開發的貸款體系。

騰訊作為最大股東的微眾銀行也是近年來表現亮眼的民營銀行代表。微眾銀行專注於消費信貸業務,利用了其對微信和QQ天然優勢。今年7月,微眾銀行宣布將開放所有技術工具的源代碼,包括一套用於大數據分析和管理的工具。

新網銀行是目前民營銀行的另一家代表,股東之一是小米。2019年7月,新網銀行宣布開放近300個API,並與當地數百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這些數字銀行還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遠程銀行開戶、身份驗證等風險管理任務中。

網商銀行表示,它們已經積累了超過1700萬的商業借款人,而微眾銀行擁有超過1億的個人客戶。兩家公司都報告了表現亮眼的經營業績,運營成本顯著下降。其開發的金融技術平台也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可以輕松且成本有效地添加新產品並擴展到新市場。這些數字銀行背後的大型科技公司也為它們提供了高效、彈性和可靠的技術基礎設施,比如雲計算產品。此外,它們的員工明顯少於傳統金融機構,運營成本也相對較低。

除來自民營銀行的壓力之外,中國傳統銀行在經濟形式和監管改革中也同樣面臨著挑戰,尤其是在風險管理和新業務擴張方面。因此,開放銀行更像是目前傳統銀行的」救世主「,與各類互聯網機構進行跨界融合將是銀行走向開放化的大勢所趨。

各大銀行已啟動相應的開放計劃,更新技術和運營模式。浦發銀行於2018年7月推出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標志著國內首個關於「開放銀行」構想的落地。隨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都陸續提出各自金融共享、開放銀行的戰略。此外,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也在積極推動開放銀行的落地。

開放銀行趨勢有望彌合傳統銀行與數字科技公司之間的數據鴻溝。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仍舊困難重重。與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的理念不同,傳統銀行對開放、共享的文化整體呈保守態度,並且在數據隱私和安全方面有很大的擔憂。因此目前大多數新興金融服務提供商都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數據,包括金融活動和企業或個人職位的記錄,更不用說客戶互動等其他數據了。

國外的開放銀行體系中,數據開放是非常重要的開放產品之一。但對於目前的傳統金融來說,共享客戶數據、如賬戶余額、交易數據等如同天方夜譚,從安全、監管等多個角度來講都是無法實現的。

現有銀行也開始使用來自數字金融服務提供商或數字數據供應商的替代數據和數據分析服務,希望提高它們的在線營銷和風險管理能力。

雖然中國還沒有發布任何有關開放銀行的法規或指導方針,但開放銀行一直被認為是現有銀行跟上最新科技和商業趨勢的主要途徑。盡管老牌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數據共享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開放銀行就像是一個美好的願景,盡管一路荊棘,但最終將使我們進入共享數據和服務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