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弱的GDP增長和創紀錄之低的零售市場令投資者和分析師對中國的消費增長產生懷疑。本報告深入研究了目前爭論激烈的「消費降級」,以了解中國消費者是否真的在減少支出。
中國的經濟增長仿佛是一個灰姑娘童話故事,時鐘指向午夜12點,魔法消失了,整個國家飛速發展的經濟馬車現出了原形,變回一個南瓜。隨著中美陷入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同時經歷了股市不穩定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10年來的低點,經濟學家們越來越悲觀,煽動潛在「消費降級」的情緒。
來源: NBS
中國第三季度的最新經濟數據表明,自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正在經歷十年來最緩慢的GDP增速,僅為6.5%。 人們似乎正在削減開支,消費年增長率低於預期4%。但這種看似惹人擔憂的「消費降級」現象是否成立?
「中國正在經歷十年來最緩慢的GDP增速,僅為6.5%」
社交媒體上近期最火的「摔倒式炫富」風也刮到了中國:年輕一代從豪華汽車上摔倒,炫耀自己的財富。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是否真的存在「消費降級」?
特別是當超過一百萬中國網友用照片琳琅滿目地展示他們的「摔倒式炫富」,我們很難不再對這場激烈辯論的「消費降級」持懷疑態度。
科技發展開啟了消費新時代
根據我們的報告,用零售額作為經濟衰退的晴雨表並不全面。零售的定義是有限的,因為它沒有包括教育,醫療和娛樂等服務消費,而這些佔家庭消費總量的40%。事實上,我們發現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消費習慣的時代。在我們的報告中,我們利用消費電子產品的案例研究來證明所謂的「消費降級」其實是指消費者選擇物有所值、高性價比的產品,而不僅是高端產品。
「零售的定義是有限的,因為它沒有包括教育,醫療和娛樂等服務消費。」
消費電子產品的技術革新使消費文化變的更加務實。談到被科技影響的消費文化,消費電子產品的技術革新實質賦予了一種務實的消費文化。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技術參數相似的情況下,價格遠低於海外領先品牌,而市場份額一直在不斷增加。 這表明,中國消費者在過度消費方面變得理性,也更傾向在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上花錢。
來源: IDC
中國經濟「新常態」和務實的消費文化
由於「降級」並不完全反映消費趨勢,媒體和分析師現在將其視為一種新的消費習慣。作為中國的「新常態」,預計經濟將以更加溫和的步伐增長。雖然經濟學家預計2019年消費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但家庭消費支出仍將保持穩定。這一趨勢意味著更加務實、可持續的增長軌跡,專注於高性價比,同時最大化以質量為中心的消費方式,而不是為增長而增長。
「2019年消費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但家庭消費支出仍將保持穩定。」
事實上,根據我們的報告,隨著中國經濟的自我調整,消費仍是GDP增長背後的主要推動力:2017年佔6.9%,2018年的第一季度佔6.8%。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 預計到2030年中國的GDP增長可能會超過美國。
來源: IMF
因此,雖然房屋、貸款壓力等潛在風險可能會阻礙中國的消費增長,但中國人仍將繼續買買買。可能會買華為手機而不是iPhone,去新加坡旅行而不是去巴黎,或買Coach而不是Prada包包。 無論哪種方式,中國人都將繼續消費,只是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