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为唯一气候净盈利地区?气候在险价值告诉我们什么

企业真的会因为气候而亏损吗?可能不会,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随着碳价不断上升,同样的减排量所对应的减排成本也将逐年增加。企业需要做的是将减少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放在未来企业战略中比较高的位置,减少资源浪费并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当前和未来预期的碳排放量,从而在碳价上升时也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受影响。

ESG实验室2023-05-31

A股上市公司正面临着庞大的气候赤字。通过对比反映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低碳转型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气候在险价值(Climate Value at Risk,CVaR)的数值,我们发现,78%的A股上市公司气候在险价值为负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核心框架是被称为“1+N”的政策体系,而其中作为顶层设计的是国务院2021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即1+N中的1。该文件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应该遵循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五个原则。

其中“防范风险”一项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防范风险原则的内容是“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尽管应对气候变化事不宜迟,但迈向绿色低碳经济体的过程仍应当是有序的,而目前的数据揭示了A股上市公司所面临严峻的气候转型风险

气候在险价值指的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企业因碳价造成的成本占其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百分比的指标。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股权和债权的市场化价值总和,代表企业未来收益的总和。例如,若一个企业在NGFS-2050年净零情景下的气候在险价值为-30%,则表明该情景下企业在碳交易、碳税和碳边境税方面的支出总额占到企业所有未来收益的30%。

NGFS-2050年净零情景是由全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组成的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牵头制定的一种气候变化情景,是受到广泛使用的低排放情景之一,该情景假设通过严格的气候变化政策和创新技术,全球范围内温升被控制在1.5℃以内。在这个情景下,2050年左右,全球将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其中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区能够实现全部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

若气候在险价值小于-1(即-100%),则意味着目前该企业的全部未来收益不抵其将为温室气体排放支付的金额。但同时,若这个值是正的,则表明企业目前的低碳转型规划和绿色产品研发进展良好,碳定价不仅不会造成企业价值的损失,反而随着绿色产品的需求逐渐增长和碳交易的逐步规范会为企业带来收益。

等待企业的「气候账」

妙盈科技根据NGFS-2050年净零情景的假设完整测算了国内上市公司的气候在险价值。目前A股上市公司在该情景下的平均气候在险价值为-32.4,即平均而言,A股上市公司为温室气体排放支付的金额高达企业价值的32.4

图:NGFS-2050年净零情景下中国各区域上市公司平均气候在险价值(CVaR

Ngfs 2050年净零情景下中国各区域上市公司平均气候在险价值(c Va R)

来源:妙盈科技AMI

按照上市公司注册地所在的区域计算平均气候在险价值,可以发现除了华北地区上市公司的平均气候在险价值为正,其他地区均为负。最低的是上市公司最多的华东地区,2,240家上市公司平均值为-57.1。

而华北地区又主要靠北京带动:精细到省级行政区层面,可以发现仅有北京和西藏的上市公司平均气候在险价值为正值。北京的平均值为10.5,而西藏的平均值虽然为正,却仅有0.24,其余省份上市公司的平均气候在险价值均为负。上海地区上市公司的平均气候在险价值更是达到-173.3

图:省级行政区上市公司平均气候在险价值

省级行政区上市公司平均气候在险价值

来源:妙盈科技AMI

企业真的会因为气候而亏损吗?

可能不会,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企业气候在险价值的计算主要用到三个原始指标,分别是企业基准情景排放量、企业分析情景排放量,以及不同气候情景下的碳价水平。其中,基准情景排放量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碳排放趋势,推测企业未来直至2060年每年的碳排放量,而分析情景的碳排放量则指的是在特定气候情景下,企业可以被允许的碳排放量,即碳排放额度。这个额度是根据不同气候情景下全世界的排放总量,逐步向下分配,计算国家排放量和行业排放量,最后到企业排放量。

图:气候在险价值(CVaR)计算流程

气候在险价值(CVaR)计算流程

来源:妙盈科技

气候在险价值为负值,本质上意味着企业基准情景碳排放量(即预测碳排放量)超过了排放额度,导致所需减排量为正。但是这并不绝对:以下图所示的某房地产企业为例,现在至2040年的时间该企业有大量的排放额度盈余,2040年开始进入排放额度赤字阶段。然而,该企业的气候在险价值依然为负值。

图:某房地产企业所需减排量(MtCO2e),负值代表排放额度高于预测排放值因而当年无需减排

所需减排量

来源:妙盈科技AMI

这是因为,随着碳价不断上升,同样的减排量所对应的减排成本也将逐年增加。即使从排放量角度来看,2040年之前的盈余足以覆盖之后的赤字(整体的所需减排量为负值), 2040年之前的减排盈利也不够覆盖之后的减排成本(整体的减排成本为正值)。

因此,企业需要做的是将减少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放在未来企业战略中比较高的位置,减少资源浪费并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当前和未来预期的碳排放量,从而在碳价上升时也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受影响。随着企业披露新的碳排放数据,以及设定新的减碳目标,对于其所需减排量的评估也会不断调整(通常是年度更新)。

其次,上述计算结果受到地区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影响。保险、投资服务、银行三个行业的平均气候在险价值分别为628.3、82.1、19.3,显著高于其他行业,而归属这三个行业的大型金融机构总公司多注册在北京。上海A股上市公司数量略少于北京,但是消费品、工业、原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多于北京,而北京的科技和公共事业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多于上海。

图:北京和上海A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北京和上海a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来源:妙盈科技

这也反映了目前气候风险分析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计算气候在险价值所使用的企业分析情景排放量一定程度上由企业的营收决定,因此包括金融在内的高营收、低排放的行业目前显示的碳盈余较多,这一问题将随着行业气候风险分析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有所改善。

图:中国和其他地区合规碳市场碳价对比(价格统一换算为美元)

Cross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Global Compliance Market Prices

来源: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韩国交易所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日益上升的碳价。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交易价格在55元/吨上下浮动,最新价格为每吨58.50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相比其他合规碳市场(例如欧盟或韩国的碳市场)中国的碳价仍旧缺少变化,反映市场缺乏流动性。

但是,根据标普全球引用复旦大学相关学者的观点,2023年中国全国碳排放配额的价格将有望达到65.42元/每吨的高点,涨幅高达12%[1]。此前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21年3月发布的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碳价将达到84元/吨(13美元,2011年美元不变价)[2]。伴随其他重排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以及免费碳配额的不断收缩,在未来数年,中国企业碳排放成本的迅速上升已经成为一个确定的趋势。

参考资料
[1] YIN I. Commodities 2023: China's carbon market to slow in 2023 as energy security, economy take priority [J/OL] 2023, https://www.spglobal.com/commodityinsights/en/market-insights/latest-news/energy-transition/011223-chinas-carbon-market-to-slow-in-2023-as-energy-security-economy-take-priority#:~:text=The%20daily%20weighted%20average%20price,8.34%2FmtCO2e)%20in%202022.
[2] 张希良. 面向2060年碳中和的能源经济转型 [R]. 北京: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2021.